RAYBET下载app

News Center

當前位置:首頁RAYBET下载app中日大米基礎特性品質差異性不大

中日大米基礎特性品質差異性不大

更新時間:2017-11-21點擊次數:2186

    稻米是我們(men) 日常飲食再熟悉不過的一種主食,南方人喜歡食用米線,而方人喜愛食用米飯。資料記載中國有7000多年的水稻栽培史,其中也不乏享譽中外的品牌——響水貢米、五常大米、盤錦大米、廣東(dong) 增城的絲(si) 苗米等等。

  但現如今隨著信息、資源、交通的迅猛發展,日本大米大量湧入中國市場,而且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去趟日本都會(hui) 帶一些大米回來。去日本買(mai) 米,到底是“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心態作祟,還是日本大米真比中國大米香?

黑龍江稻米粉基礎成分含量

樣品編號

脂肪(%)

蛋白(%)

總澱粉(%)

直鏈澱粉(%)

水分(%)

灰分(%)

1

0.64

5.43

77.66

16.17

11.13

0.31

2

0.55

5.99

78.44

15.77

11.15

0.36

3

0.73

5.64

76.96

14.92

11.28

0.43

4

3.43

6.68

76.47

10.95

10.86

1.53

  1:葵花陽光稻米;2:五常稻花香稻米;3:鬆花江稻米;4:糙米

一、中日大米基礎特性品質差異性不大

  黑龍江糧油衛生檢驗檢測站曾經比較過日本和中國大米的基礎成分。我們(men) 也選取了黑龍江比較的四種大米進行了基礎特性的分析。通過對比樣品的直連澱粉和蛋白質含量發現中日大米在關(guan) 鍵的基礎成分方麵差異性不是很大。

  實際上影響大米食用品質的不僅(jin) 僅(jin) 是直連澱粉的含量,關(guan) 鍵是大米中直鏈澱粉與(yu) 支鏈澱粉的比例。直鏈澱粉含量高,支鏈澱粉的含量就低,由於(yu) 支鏈澱粉的分子量大,所以它決(jue) 定了蒸煮後米粒的黏性和黏附性,科學界已經得到共識,大米直鏈澱粉含量高的大米,蒸煮後米粒黏性小,質地硬,而且無光澤食味差,南方的秈稻屬於(yu) 此種類型;如果直鏈澱粉含量低,即米粒中支鏈澱粉含量高,蒸煮後的米粒軟,黏性大,米飯冷卻後不易回生,我省的粳稻屬於(yu) 此種類型。另外蛋白質與(yu) 稻米蒸煮食味品質呈負相關(guan) 關(guan) 係,過高的蛋白含量往往使稻米食味較差。

  我省大米和日本的稻米相比較,直連澱粉含量均在14~17%之間,蛋白質含量均在6%左右。兩(liang) 種主要成分的相似性決(jue) 定了其各個(ge) 品質的差異性不大。

二、中日大米食用品質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方向

  現在普遍認為(wei) 直鏈澱粉含量低的大米,蒸煮後硬度小,黏度高,口感好。但是影響大米蒸煮後口感的物理力學特性不僅(jin) 僅(jin) 包括有硬度,咀嚼性以及黏附性,除此之外應該還包括蒸煮後米粒的黏彈性,即流變學特性。現在的研究多是將大米碾磨成為(wei) 大米粉後將其糊化,針對其凝膠流變學特性進行研究,而大米的日常食用狀態主要是蒸煮後的米粒,所以有必要將流變學引入到蒸煮後米粒口感特性的研究中,直接研究蒸煮後米粒的黏彈特性比例與(yu) 其口感的關(guan) 係。

  早在2001年的一篇報道中指出,影響蒸煮後米粒的硬度和黏度特性的因素,不僅(jin) 僅(jin) 有直連與(yu) 支鏈澱粉的含量差異,當直連澱粉含量相同時,蒸煮後米粒依然會(hui) 表現出硬度和黏度的差異,這主要取決(jue) 於(yu) 支鏈澱粉的細微結構。支鏈澱粉分子若在外部區域存在大量長而無分支的分子鏈,它們(men) 通過相互纏繞而作用,形成的澱粉粒有彈性且不易被破壞,因此做出的米飯幹硬、無黏性;相反沒有這種分子鏈的澱粉粒容易破壞,因此做成的米飯柔軟、滋潤且有黏性。另外若支鏈澱粉分支數量少,長支鏈較多,且具有超長支鏈容易回生。所以對於(yu) 中日大米品質的差異性應該深入到分子結構方麵的研究。

  蛋白和脂肪對於(yu) 大米食用品質應該具有重要的意義(yi) 。因此,深入研究中日大米的蛋白質和脂類,了解蛋白質、脂類與(yu) 澱粉在稻米蒸煮、加工和儲(chu) 藏過程中的各自的變化、相互作用及其對稻米品質的影響,對從(cong) 根本上改善我國稻米品質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三、中日大米品質差異性分析方法

  綜合現代分析手段,分析鑒別中日大米品質本質性差異可用方法包括:1.采用流變儀(yi) 測定蒸煮後米粒的流變學特性,從(cong) 而結束出其黏彈性體(ti) 的本質差異;2.采用質構儀(yi) 測定蒸煮後米粒的質構特性,分析其在硬度、彈性、回複性等方麵的差異性;3.采用快速黏度測定儀(yi) 和DSC,對米粉的糊化特性從(cong) 黏度力學特性變化和熱特性兩(liang) 方麵進行分析測定;4.采用X-衍射法分析中日不同品種稻米內(nei) 部結晶區域分布情況;5.采用SEM法觀察中日不同品種稻米在蒸煮前後,以及稻米粉狀態時,其內(nei) 部微觀結構的差異性。6.zui後對中日不同品種稻米的直鏈澱粉、蛋白質、脂肪等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從(cong) 而比較其差異性;7.利用SPSS軟件係統比較分析基礎成分與(yu) 流變學特性、質構特性以及微觀結構的相關(guan) 性。

服務熱線

021-54397372

15618141270

15300622190

添加微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