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BET下载app
News Center當前位置:首頁
RAYBET下载app
中央農(nong) 辦主任唐仁健全麵解讀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
國務院公開發布《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幹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連續發出的第十四個(ge) 指導“三農(nong) ”工作的一號文件。今年的一號文件有何新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形勢怎麽(me) 看、今後怎麽(me) 幹?農(nong) 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農(nong) 辦主任、財辦副主任唐仁健進行了解讀。(全文下載:)
主要目標:增加農(nong) 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
“當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的內(nei) 外環境發生了大的變化,出現許多新矛盾新問題。”唐仁健說,“主要是農(nong) 產(chan) 品需求升級了,有效供給跟不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到了極限了,綠色生產(chan) 跟不上;國外低價(jia) 農(nong) 產(chan) 品進來了,國內(nei) 競爭(zheng) 力跟不上;農(nong) 民增收傳(chuan) 統動力減弱了,新的動力跟不上。”
他認為(wei) ,矛盾的主要方麵在供給側(ce) ,突出的是結構性、體(ti) 製性矛盾。深入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cong) 供給側(ce) 入手、在體(ti) 製機製創新上發力,從(cong) 根子上解決(jue) 這些矛盾問題。
“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給體(ti) 係是否優(you) 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農(nong) 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實惠。主攻方向是提高農(nong) 業(ye) 供給質量。”唐仁健表示,要用改革的辦法來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實現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農(nong) 村增綠。
他特別強調,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是一個(ge) 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還可能會(hui) 經曆大的陣痛,付出一些代價(jia) ,但在方向性問題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顛覆性錯誤,必須守住三條底線,確保糧食生產(chan) 能力不降低、農(nong) 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nong) 村穩定不出問題。
兩(liang) 大板塊:結構調整和改革
唐仁健在解析文件內(nei) 容時說,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包括結構調整和改革兩(liang) 大板塊。其中,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要推進“三大調整”——
調優(you) 產(chan) 品結構,突出“優(you) ”字。消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減少低端供給,拓展中供給,突出“”大宗農(nong) 產(chan) 品和“特色優(you) 勢”其他農(nong)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供給。文件提出要統籌調整糧經飼種植結構,發展規模養(yang) 殖業(ye) ,做大做強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優(you) 化農(nong) 業(ye) 區域布局,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調好生產(chan) 方式,突出“綠”字。推行綠色生產(chan) 方式,修複治理生態環境,既還曆史舊賬,也為(wei) 子孫後代留生存和發展空間。文件提出推進農(nong) 業(ye) 清潔生產(chan) 、大規模實施農(nong) 業(ye) 節水工程、集中治理農(nong) 業(ye) 環境突出問題、加強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等。
調順產(chan) 業(ye) 體(ti) 係,突出“新”字。著力發展農(no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促進三產(chan) 深度融合,實現農(nong) 業(ye) 的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文件提出大力發展鄉(xiang) 村休閑旅遊產(chan) 業(ye) 、推進農(nong) 村電商發展、加快發展現代食品產(chan) 業(ye) 、培育宜居宜業(ye) 特色村鎮等。
而改革的核心是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guan) 係,實現“三大激活”——
激活市場。深化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形成機製和收儲(chu) 製度改革、完善農(nong) 業(ye) 補貼製度等重要舉(ju) 措。
激活要素。改革財政支農(nong) 投入機製、加快農(nong) 村金融創新、深化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和探索建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用地保障機製等重大政策舉(ju) 措。
激活主體(ti) 。培育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服務主體(ti) 、開發農(nong) 村人力資源和吸引各類人才回鄉(xiang) 下鄉(xiang) 創新等政策措施。
政策支持:培育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整合撬動財政資金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當下,如何進一步加大對“三農(nong) ”的支持力度?唐仁健指出了兩(liang) 個(ge) 思路:培育壯大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和財政上做好整合和撬動兩(liang) 篇大文章。
他說,文件把壯大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作為(wei) 推進改革的重大舉(ju) 措,在用地、融資、人才、基礎設施等方麵作出了一係列政策安排。
“要像當年抓鄉(xiang) 鎮企業(ye) 一樣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使其成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新的增長點,成為(wei) 農(nong) 民持續較快增收新的動力源,再在農(nong) 村來一次新的‘異軍(jun) 突起’,讓農(nong) 村成為(wei) 引人入勝的天地、農(nong) 業(ye) 成為(wei) 令人向往的產(chan) 業(ye) 、農(nong) 民成為(wei) 令人羨慕的職業(ye) 。”他說。
唐仁健同時表示,確保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投入,一方麵是確保增量,文件堅持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作為(wei) 財政支出的優(you) 先保障領域,確保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投入適度增加。另一方麵是下功夫用好用活存量,做好整合和撬動兩(liang) 篇大文章。
整合,就是通過對存量資金進行統籌整合,集中力量把zui該辦的事辦好。文件提出發揮規劃統籌作用,多層次多形式推進涉農(nong) 資金整合;推進專(zhuan) 項轉移支付預算編製環節源頭整合改革,探索實行“大專(zhuan) 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
撬動,就是把有限的財政資金作為(wei) “藥引子”,吸引金融和社會(hui) 資本更多投向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文件提出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以獎代補和貼息、建立擔保機製、建立風險補償(chang) 基金、設立各類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投資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債(zhai) 券支持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等措施。
亮點舉(ju) 措:盤活集體(ti) 建設用地,打造田園綜合體(ti)
唐仁健說,當前休閑農(nong) 業(ye) 、鄉(xiang) 村旅遊、鄉(xiang) 村養(yang) 老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用地需求旺盛。因此,文件提出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采取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鄉(xiang) 村休閑旅遊養(yang) 老等產(chan) 業(ye) 和農(nong) 村三產(chan) 融合發展。
文件強調,要認真總結農(nong) 村宅基地製度改革試點經驗,在充分保障農(nong) 戶宅基地用益物權、防止外部資本侵占控製的前提下,落實宅基地集體(ti) 所有權,維護農(nong) 戶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權,探索農(nong) 村集體(ti) 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閑農(nong) 房及宅基地,增加農(nong) 民財產(chan) 性收入。
他指出,宅基地等集體(ti) 建設用地利用中要注意兩(liang) 點:嚴(yan) 禁違法違規開發房地產(chan) 或建私人莊園會(hui) 所;注意保護農(nong) 戶和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的權利,防止集體(ti) 資產(chan) 被外來資本控製。
文件還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xiang) 村建設以農(nong) 民合作社為(wei) 主要載體(ti) 、讓農(nong) 民充分參與(yu) 和收益、集循環農(nong) 業(ye) 、創意農(nong) 業(ye) 、農(nong) 事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田園綜合體(ti) ,通過農(nong) 業(ye) 綜合開發、農(nong) 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範。
唐仁健表示,當前急需培養(yang) 鄉(xiang) 村建築設計、鄉(xiang) 村規劃人才。文件對此提出,鼓勵高等學校、職業(ye) 院校開設鄉(xiang) 村規劃建設、鄉(xiang) 村住宅設計等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和課程,培育一批專(zhuan) 業(ye) 人才,扶持一批鄉(xiang) 村工匠。